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一場關於古與今的對話:心中山線形公園公共藝術再出發

城市不斷更新,但有些作品,仍能保留下來,說一個關於時間、記憶與空間共存的故事。



台北隱藏版的「公共藝術走廊」

在捷運中山站與台北車站之間,有一段被綠蔭與人潮包圍的空間——心中山線形公園。這裡,是早期台北推動公共藝術設置的重要起點之一。

自2009年起,5組風格各異的作品駐足於此:

▍《台北傳奇》系列 (共6件作品組成)

▍《兒童的繽紛世界》

▍《音響機器人》

▍《歡迎光臨銀河鐵道車站》

▍《也通風也報信》

它們各自訴說著不同主題:有在地生活、有奇幻童趣、有聲音與風的想像,也有台北記憶的片段拼貼。十多年來,它們靜靜地陪伴著行人穿梭、公園草木更迭。



改造不是告別,而是重新排列對話方式

隨著心中山南段線形公園整體改造,這些作品也被重新審視,迎來與新空間更契合的安排。而本次改造,並非單純重建,而是從「人本視角」出發,邀請市民、藝術家、專家等共同參與;在設計上,改以清水模、抿石子、綠化植栽等手法減量設施體積,讓藝術與環境共創特有的都會生態系。

▍《台北傳奇》系列(李億勳)

這是一組由《這是一個好所在》、《淡水來的客人》、《靈感湧現的時刻》、《SHOPPING樂園》、《天生我材必有用》、《我們都是一家人》共6件作品組成的系列,於改造後被完整保留在原地或進行細微調整;搭配全新設計的清水模牆面與綠植背景,低彩度的環境讓作品的明亮色彩與構圖更加突出。

before
after
《這是一個好所在》:舊 《這是一個好所在》:新
《這是一個好所在》:現地保留
《淡水來的客人》:舊 《淡水來的客人》:新
《淡水來的客人》:現地保留
《靈感湧現的時刻》:舊 《靈感湧現的時刻》:新
《靈感湧現的時刻》:現地保留
《SHOPPING樂園》:舊 《SHOPPING樂園》:新
《SHOPPING樂園》:現地保留
《天生我材必有用》:舊 《天生我材必有用》:新
《天生我材必有用》:現地保留
《我們都是一家人》:舊 《我們都是一家人》:新
《我們都是一家人》:現地保留

▍《兒童的繽紛世界》(捷運局)

本作品由日新國小師生共同創作,採團體馬賽克形式拼貼而成。改造初期,因牆體體積較大、遮蔽通行動線等因素,曾進行「保留或拆除」的討論,最終在多方公民參與、校友聲音與文化考量中,決定保留該件作品,並進行尺寸調整及加入綠色植栽;保留藝術品的同時,也兼具空間的安全與實用性。

before
after
《兒童的繽紛世界》:舊 《兒童的繽紛世界》:新
《兒童的繽紛世界》:現地保留

▍《音響機器人》(李明道)

這件形象童趣、易於互動的作品,原設置於人潮密集的心中山線形公園內,現今考量空間動線與視覺流動,移置至中山站地下街之水景區舞台(鄰近中山地下街R2出口),以新的方式繼續與人群交流。

before
after
《音響機器人》:舊 《音響機器人》:新
《音響機器人》:移置

▍《歡迎光臨銀河鐵道車站》(許唐瑋)

這是一件充滿幻想色彩的作品,改造後的設計讓它彷彿真正停靠在綠意城市的某個角落,與日常生活融合得更自然。

before
after
《歡迎光臨銀河鐵道車站》:舊 《歡迎光臨銀河鐵道車站》:新
《歡迎光臨銀河鐵道車站》:現地保留

▍《也通風也報信》(梁任宏)

結合風的想像與傳遞城市訊息的隱喻,是一件結構造型十分特殊的作品,由於年久失修、構造風險高,最終退場拆除;但它不會被遺忘,而是如風一般,飄散在你我的心中。

before
after
《也通風也報信》:舊 《也通風也報信》:新
《也通風也報信》:退場拆除



把空間還給人,也把藝術還給生活

在這次線形公園的更新裡,我們看見公共藝術的新可能:

它可以調整位置,卻不失原意;

它可以退場,卻留下影響;

它可以再被看見——以更好的方式。

透過改造,我們不只是整理空間,更是重新定義公共藝術在生活裡的角色 —— 不再只是觀賞,而是參與、共存、共感;歡迎你重新踏上這段心中山線形公園探索之路,感受這座城市如何用藝術對你低語。